医学篇一、帝国烈日下的瘟疫救赎者-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



爱德华-詹纳
爱德华(Edward Jenner)出生于1749517日,看来比拉瓦锡小不到6岁,生于英国的一个小镇贝克利,虽然家里有九个孩子,但他老爸是小镇的牧师,作为老八的他还是获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从小就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他喜欢观察松鼠筑巢,也喜欢收集化石。当进入凯瑟琳·伯克利夫人学校(英国现存下来最古老的学院学校之一)学习的时候,就接受了天花接种,但当时接的是人痘,顾名思义接种的天花病毒来自于患病的人,这应该对他的童年产生了阴影。(友情提示:有密集恐惧症的人千万不要去网上搜天花病人的照片)而且接种人痘不仅具有自身安全的风险—不成功便成仁,而且还具有成为传播携带者的可能。你可能要问那个时候欧洲小孩就开始“打预防”了呀,一开始他们也是不干的,当多才多艺的作家玛丽·沃特利-蒙塔古夫人(Lady Mary Wortley Montagu)陪丈夫去君士坦丁堡任职时,发现当地的人痘接种术很是效果显著,而被天花毁去的容颜是心中永远的痛,二话不说就详细地记下了方法步骤,并于1718年带回英格兰大肆宣扬,大家一开始也是不相信的,听听就怕,蒙塔古夫人发挥了自己的超乎魅力各方游走,而且18世纪的欧洲,天花是夺取最多性命的疾病,每年致死约有40万人,一旦让大家看到人痘接种术的成效,还是保命要紧滴,也就在欧洲广为流传起来。当时天花之所以能在全球开花的主要原因就是欧洲大陆的混战以及海外的殖民战争,爱德华出生时,席卷欧洲大陆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继承之战刚平息下来,由于继承之战留下了尾巴,在爱德华7岁时,欧洲大陆和整个海外殖民地爆发了七年之战,整个一片混乱,波及欧洲、北美、南美、印度、非洲和菲律宾群岛,可以说是天花的天然传播机,也就是18世纪中期,天花已经成了全球最主要的流行病之一。

蒙塔古夫人和儿子
14岁时,七年战争结束,在英国开始走向日不落帝国的传奇之路时,爱德华去做了奇平索德伯里城镇里一个外科医生的学徒,七年之后又进入圣乔治医院伦敦的一家教学医院欧洲最大的医院之一)跟随外科医生们学习解剖和外科手术,在这里遇见了他人生重要的导师-约翰·亨特(John Hunter),是当时最杰出的外科医生之一,也是医学界早期提倡谨慎观察和科学方法的人,给爱德华的建议就是“不要多想;多尝试”,当时这种提倡是很有启蒙运动的意味的,一时成为了医学圈子里的谈资。可以预见的是爱德华不仅接受了导师的建议,而且还发扬光大了。三年后,也就是24岁时,爱德华回到老家当起了一名家庭医生和外科医生,把老家作为他医生生涯的起始地,学以致用的同时也磨砺起来了更加锋利的手术刀。除了行医,爱德华还加入了附近一个比较大的医学会,每当会员会面时,他就会为大家表演文艺节目,用长笛或小提琴演奏自己创作的诗曲,同时他在这个学会也遇到了他医学事业的缪斯-约翰·费乌斯特(John Fewster费乌斯特告诉大家他在1768年注意到两兄弟接种人痘后,其中一个一点反应都没有,一问之下才知道,那位仁兄从来没得过天花,倒是曾感染过牛痘。费乌斯特就想是不是牛痘可以预防天花呢,就借此机会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并鼓励大家向他询问任何问题,当时对此很感兴趣的就有爱德华。其实在1770年以后就不时有欧洲的研究人员成功给人体接种牛痘来对抗天花,特别是在爱德华25岁时,多塞特郡的一位农民本杰明·杰斯蒂(Benjamin Jesty)在天花严重的时候成功给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接种了牛痘,并推测很可能诱导了免疫力,但未能在医学界形成影响力。爱德华开始意识到接种牛痘的可行性,而且牛痘接种的低风险更加适合应用于预防天花。从此每参加学会会议就不停地讲牛痘接种真的能够预防天花哦,便会受到学会的退会警告,尽管爱德华每次都友好的为大家献上才艺表演。为了不受权威动摇,毫不保留地进行医学交流,爱德华便自己组了个群,喊上四个好友同事成立了格洛斯特郡医学会,制定了相当严格的19条会例,并发表了关于心绞痛、眼炎、心脏瓣膜病的文章,也对牛痘进行了分析评论。同时爱德华也在研究杜鹃独特的筑巢习惯,通过观察、实验和解剖,发表了关于巢式杜鹃的生活习惯被误解的文章,将新孵化杜鹃的反常行为和独特的生理特征联系了起来,该发现间接诱导了达尔文(Charles Darwin)对《物种起源》的修订,随后在178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同年,39岁的他与凯瑟琳-金斯科特(Catherine Kingscote)结婚,他们的邂逅源于爱德华的氢气球降落在凯瑟琳老爸的公园里。四年后,他将心绞痛和冠状动脉的去功能化关联起来而获得了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由于多年从事医护人员的工作,45岁的他感染了斑疹伤寒症而差点离世,在此患病期间得到了“五人医学会”的好友凯莱布·希利尔·帕里(Caleb Hillier Parry)的照料。但爱德华一直都未停下牛痘接种的研究观察,通过对挤奶女工们的观察,发现她们普遍的对天花免疫,由此推测牛痘的接触使她们免于了天花的侵害。爱德华并对牛痘的形成给出了他的假说:起初的感染源来自于一匹叫油脂的马匹,然后被农场工人携带转移到了牛身上,经过转变就成为了牛痘。直到1796年,47岁时,当地牛痘的爆发给了爱德华做实验的机会,他将挤奶女工手指上牛痘的淋巴液接种在一个8岁男孩的手臂上,那头感染挤奶女工的奶牛名叫布洛瑟姆,它的牛皮现在收藏于伦敦大学圣乔治学院(医学院)的图书馆,男孩稍微有些不适,观察两月后给男孩进行了人痘接种,发现并没有感染天花,最后直接让男孩接触天花感染源也没有发现感染情况。接着,他用同样的方法一共做了23个病例研究并成功地进行了验证,这其中也包括他11个月大的儿子。至此,他终于研究证明了牛痘接种的可行性以及接种牛痘后能够对天花免疫,同时也推动了动物生物学在人类动物中跨物种传播的发展。所谓心有灵墟一点通,他的朋友费乌斯特在同样的时间点也成功给三个孩子接种了牛痘,但费乌斯特从未声称他发现了疫苗接种。

布洛瑟姆的牛皮
爱德华第一次牛痘接种
挤奶女工感染牛痘的手
事情的发展总是充满了曲折,当他把关于免疫接种的研究论文提交给皇家学会委员会时,他被委婉的建议为了自己建立起来的信誉不要发表,爱德华经过进一步扩大调查和重新修订后,于1798年出版了《关于牛痘接种成因和影响的调查》的书籍并以此献给他的好友帕里,并在文中首次使用了病毒(virus)这个词。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在英国引起了轰动效应,支持者和反对者们纷纷登场,褒贬不一,疫苗支持者希望议院加以重视,但是当议院开始要强制注射疫苗时,却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谴责:宗教保守者认为这是对人类的亵渎,利益冲突者企图通过延缓进程来确保自己的利益,而最主要的还是安全问题,疫苗的失效和污染给大众带来了危机感,甚至有人将疫苗和梅毒联系在一起,期间各种流言也开始发酵,最有名的流言是接种过牛痘的人会长出牛的特征,想想今天流传的5G会诱导冠状病毒,也是不能免俗,人类对于新鲜事物的态度,总是先怀疑再接受,就这样英国开始慢慢的消化着疫苗推行。除了饱受外界的争议外,将儿子卷入的做法还要面对家人的指责。

对流言的讽刺

处于暴风中心的爱德华还是向往常一样做着疫苗接种的工作,同时对天花进行全国性调查,还免费给穷人接种,那个他免费为别人接种的地方被叫做“牛痘神庙”,由于长时间进行接种的研究而忽略了自己的个人经济事务,导致很难开展医学实践,他便在同事和国王的支持下向国会请愿,在1802年和1807年分别获得了1万和2万英镑的资助。同时,爱德华也获得了很大的声望和名誉,在国际上也拥有了很多头衔,但对他的指责与非议也从没停止过。53岁时,成为了共济会的正式成员,并在十年后被选为贝克利会所的会长。当牛痘接种传入法国时,获得了拿破仑的青睐,在法国进行了推广,大大的挽救了法国士兵的性命,从而使爱德华深受拿破仑的尊敬,并答应爱德华释放了两名英军战俘,拿破仑声称“不能拒绝任何对人类有着巨大恩情的人”。72岁时,爱德华被任命为国王的特别医生、贝克利市长和太平绅士。两年后,他将自己对自然历史的研究资料整理命名为《鸟类迁徙观察》,并献给了皇家学会。也是在这一年,1823126日,“疫苗之父”爱德华死于中风,享年74岁。爱德华的疫苗研究为当代免疫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他通过调查和实践形成的有效方法为人类消除了天花。爱德华于2002年入选英国最伟大一百人之列。美剧《行尸走肉》中的人物詹纳博士就是向爱德华的致敬,尽管在第一季就领了便当。


牛痘神庙

当注定要兴起的事物不能直接而顺遂的问世时,曲折与迂回往往才是通向新世界的钥匙。爱德华的支持者不仅亲自去接种,还以自己的方式去传播和协助,牧师讲道时会讲解牛痘接种的知识,医生们将疫苗带到世界各地去展开防疫工作。疫苗预防天花的新格局在1803年开始发生转折,西班牙国王下达了一个为期三年的任务,将疫苗送到菲律宾、美洲及中国的殖民地开展防疫工作。而刚遭受天花瘟疫的北美死亡超过了13万,使疫苗接种在美国广受欢迎,美国国会通过《1813年疫苗法案》来保证民众都有拥有接种疫苗的权利。紧接着,荷属东印度地区、英属印度、英属缅甸开始开展疫苗防疫工作,历史的发展总带着那么一丝的宿命感,当战争将天花带到了殖民地时,谁能想到世界预防天花的战争在殖民地打起了第一枪。通过医疗机构仔细的研究后,爱德华的研究得到了权威的认可,而随着各地疫苗的显著效果,人们也都开始接受了牛痘接种。兜兜转转,离爱德华发现疫苗44年和爱德华逝世17年后,英国政府于1840年全面禁止了人痘接种术并开始强制推行疫苗接种。一百多年后,在美国和苏联的主导下,由国际医疗组织和世卫组织率队在全球展开了扑灭天花的运动,1979年世卫组织宣布人类彻底消灭了天花,尽管仍有一些样本被保留在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以及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的病毒学和生物技术国家研究中心。
人类每30-40年就要遭受一场大瘟疫,今天我们正处于人类抗击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关键时刻,让我们来缅怀一下爱德华·詹纳,也向和爱德华一样为人类福祉默默坚持的人士致敬!2000年以来爆发于全球的瘟疫主要是流感和肺炎,2002年的非典(SARS),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如何遏制或免疫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病毒将成为人类最大的医学卫生课题,鉴于多种新型变异病毒可能会在某一空间遭遇,病毒间的基因转换将会成为病毒新的进化机制。
纵观爱德华的身平,为发现和推广牛痘接种默默坚持了一生,虽千万人吾往矣!
所谓的大人物大概就是心中有目标,手上有事做,轻言飘耳过,是非丢角落,云起云落,风吹风过。

知识小补充:

1、学院学校—属于中等教育机构,拥有很高的自治权,直接从中央政府获取财政拨款。
2、天花的起源—根据现存文献推测天花的发源地在古埃及和古印度,据说在3000年前古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上发现了明显的脓疱痕迹。中世纪期间,天花定期地出现于欧洲,但并没有形成气候,直到欧洲人口膨胀及人流大增的十字军东征时期。天花疫症于16世纪广泛出现于欧洲。随后的欧洲殖民行为使得天花遍布世界各地。到了18世纪中期,天花已成为了全球(除了澳洲)主要的流行病之一。
3、人痘接种术—根据为数甚少的梵语文献记载,古印度早于公元前1千年采用了这个方法。接种者吸入已被磨成粉末的皮痂,或使用沾有这些皮痂的利器刮破皮肤。中国则最早于公元10世纪(北宋时期)开始采用接种法,到了16世纪(明朝)已是深入人心。成功接种的人可建立持久的免疫力,因患上天花而死的机会亦会降低,若失败,接种者会染上天花,并可能将之散播。随后传入日本,俄罗斯,土耳其,并在1718年从土耳其引入英格兰。
4、奥地利继承之战—1740年神圣罗马皇帝去世,由于哈布斯堡王朝一直近亲联姻来获取王朝的统治,这时候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没了合适的男性继承人,老皇帝的长女玛丽亚·特蕾莎(Maria Theresa)得到英国、荷兰等支持,但当时女性是没有继承权的,老皇帝的侄女婿巴伐利亚选侯联合法国和普鲁士起来夺权,直到1748英法谈判结束战争,特蕾莎继承了奥地利大公、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王位,她的丈夫洛林公爵当选为神圣罗马皇帝,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便进入了哈布斯堡-洛林王朝时代,但停战协议认同了普鲁士对西里西亚的控制权,给后面的七年战争埋下了伏笔。
5、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的汉诺威王朝—1668年,光荣革命后,国会和新教在权力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国王被驱逐,由于新君必须是非天主教徒,国王的女儿和女婿成为了英格兰共主,同时通过了《权利法案》,正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是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随着继承人夭折,以防政权落回天主教手中,1714年,作为远亲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越过50多位顺位继承人成为了英国国王,英国也就步入了汉诺威王朝和海外扩张时代。
6、七年战争—从17561763。奥地利大公特蕾莎欲从普鲁士手中夺回富裕的西里西亚;法国欲想收回霸主时代的领土,向德意志扩张,一是因为普鲁士在奥地利继承之战中的坐视不理导致法国和普鲁士的同盟破裂,二是带给汉诺威危机,拖英国下水加强陆地军队建设,从而弥补法国在海外殖民的劣势;俄罗斯向西扩张的战略将威胁到普鲁士;英国对奥地利继承之战的结果不满,放弃了与势力落寞的荷兰联盟,加上汉诺威遭遇法国的危机,英国欲与具有陆军优势的普鲁士结盟;普鲁士面临三面强敌的情况,除了举白旗便只能和英国结盟。随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欧洲诸侯纷纷加入两大势力,在欧洲大陆和海外殖民地上演了全武行。丘吉尔认为七年战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成为七年战争的最大赢家,从法国手中获得了加拿大、印度以及法属路易斯安那的控制权,英国成为了海外殖民地的霸主。
7、圣安德鲁斯大学—公立大学,苏格兰最古老的大学,英语世界中继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后,第三古老大学,在英国大学排名中常年位于前5

詹纳博士的著作

ps:欢迎留言你所感兴趣的人物!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化学篇一、被送上断头台的“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 (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

帝王篇一、想要去爱而不知被爱的狸猫太子-宋仁宗(1)(zhao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