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医学篇一、帝国烈日下的瘟疫救赎者-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

图片
爱德华-詹纳 爱德华( Edward Jenner )出生于 1749 年 5 月 17 日,看来比拉瓦锡小不到 6 岁,生于英国的一个小镇贝克利,虽然家里有九个孩子,但他老爸是小镇的牧师,作为老八的他还是获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从小就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他喜欢观察松鼠筑巢,也喜欢收集化石。当进入凯瑟琳 · 伯克利夫人学校(英国现存下来最古老的学院学校之一)学习的时候,就接受了天花接种,但当时接 种 的是人痘,顾名思义接种的天花病毒来自于患病的人,这应该对他的童年产生了阴影。(友情提示:有密集恐惧症的人千万不要去网上搜天花病人的照片)而且接种人痘不仅具有自身安全的风险—不成功便成仁,而且还具有成为传播携带者的可能。你可能要问那个时候欧洲小孩就开始“打预防”了呀,一开始他们也是不干的,当多才多艺的作家玛丽 · 沃特利 - 蒙塔古夫人( Lady Mary Wortley Montagu )陪丈夫去君士坦丁堡任职时,发现当地的人痘接种术很是效果显著,而被天花毁去的容颜是心中永远的痛,二话不说就详细地记下了方法步骤,并于 1718 年带回英格兰大肆宣扬,大家一开始也是不相信的,听听就怕,蒙塔古夫人发挥了自己的超乎魅力各方游走,而且 在 18 世纪的欧洲,天花是夺取最多性命的疾病,每年致死约有 40 万人,一旦让大家看到 人痘接种术的成效,还是保命要紧滴,也就在欧洲广为流传起来。当时天花之所以能在全球开花的主要原因就是欧洲大陆的混战以及海外的殖民战争,爱德华出生时,席卷欧洲大陆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继承之战刚平息下来,由于继承之战留下了尾巴,在爱德华 7 岁时,欧洲大陆和整个海外殖民地爆发了七年之战,整个一片混乱,波及欧洲、北美、南美、印度、非洲和菲律宾群岛,可以说是天花的天然传播机,也就是 18 世纪中期,天花已经成了全球最主要的流行病之一。 蒙塔古夫人和儿子 14 岁时,七年战争结束,在英国开始走向日不落帝国的传奇之路时,爱德华去做了 奇平索德伯里城镇里一个外科医生的学徒 ,七年之后又进入 圣乔治医院 ( 伦敦的一家教学医院 , 欧洲最大的医院之一 )跟随外科医生们学习解剖和外科手术,在这里遇见了他人生重要的导师 - 约翰 · 亨特( John Hunter ), 是当时最杰出的外科医生之一 ,也 是医学界早期提倡谨慎观察和科学方法的人 ,...

可趣的人物-楔子

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为己累,凡人之属皆从人。 我一直有个爱好就是当我看见文献、书籍、电影等刊物或媒体出现的人物时,我就会去查查我所感兴趣人物的生平事迹。 但大多数都是历史人物,当我去追踪他们的轨迹的时候,就好像有一种上帝视角,默默地注视着滚滚而来的历史洪流,也好像我化身成为洪流中的某个人物,随着主角的情绪而莫名感同,高兴、悲伤、欢快、愤怒、兴奋、沉默、冷静、叹息。 这是一种淹没在时间和空间中的认知体验,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这种体验,当你初觉懵懂的时候,你会去关注她的一笑一瞥,也会去追寻她欢快和沉闷背后的原因。 这种动机所达到的体验就是你会感觉到没有人比我更了解她,你会发现所有人对她的评价都只是她刻意或无意呈现出来的一部分,这种感觉会让你更加的痴迷而无法自拔。 在社交网络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通过网络来了解个人信息已成为了主要手段,美剧《你》就很好的演绎了这种体验,这么看来相亲也没那么不好的啦。 通常我们所了解到的历史人物都不是那么的全面,哪怕维基百科也有很多的错误只要你去推敲一下某个细节,就更不用说百度百科了,每当我们谈起历史人物的时候,总是只能拼凑起很多的碎片,就像破碎的镜子再也无法重圆,让人意犹未尽。 按照分类,人可以分为生物人和社会人,生物人历经生老病死,我们可以说人人生而平等,但社会人谋求生存与发展,往往会在共同存在的环境中追求不凡,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也就有了大人物和小人物之说。 社会阶层的存在必然伴随着差异与不平等,然而阶层的分工,冲突以及占有也是构成社会稳定和演变的基础构架。 大人物们的成就恰恰带来了社会阶层的功能化,从而构建起更加稳固的社会阶层和促进社会的演化,虽然大人物们梦求并致力于构建更加平等和谐的社会。然而这也正是大人物在追寻自我和实现自我之间的矛盾所在。 小人物的自力更生构架起了整个社会的全貌,前仆后继地趋使社会更加公正化。但是那不可逾越的鸿沟即是前行的动力,也是自我封闭的枷锁。 大人物也罢,小人物也好,他们都是我想了解的可趣人物,因为凡人之属皆从人。 ps:欢迎留言你所感兴趣的人物! 知乎专栏

帝王篇一、想要去爱而不知被爱的狸猫太子-宋仁宗(1)(zhaozhen)

图片
宋仁宗赵祯 幕一、小受益出生 1010 年 5 月 30 日,赵祯出生了,当等他睁开眼睛的时候,他感觉到面前庄重而美艳的女子似乎心思很是缠绕,有着巨大的欣喜也有着莫名的愁绪。他想要抱抱,却被递到了另一个美丽女子的怀抱,他很是疑惑,他明明感觉到了那一丝母与子的牵扯,而他不知道的是,眼前两位漂亮的女人都不是他的亲生母亲,他更不知道的是他前面的五个哥哥都已夭折,而他注定要拾起那份无论他是否承受得了的沉重。就这样他被大娘娘刘修仪交给了小娘娘杨婕妤抚养,为了掩人耳目,真宗在三月前就向朝臣宣布了刘娥怀孕的事情。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反而给人们留下了遐想,以至于明朝小说家们给编了一出狸猫换太子的戏码,成就了后世包拯不畏皇权的形象。 暮二、刘娥的思绪 刘娥的心绪久久没有平复下来,她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心绪起伏了。她想起了自己的过往,满满都是心酸的滋味,从小父亲就死于战场,一直寄养于外祖父家,她一直默默地想着要逃脱那种寄人于篱下的感觉,而成家之后又不得不为生活而到处奔波,辗转来到汴梁,起初的惊奇和欣喜早于消失于生活的沉重中,来到最繁华的都市她依然一无所有,每天还要去酒馆表演拨浪鼓和强装万种风情,在回家路过的桥上,她呆呆地盯着潺潺河水里的蓝天,她很想大吼一声“去你妈的上天”然后随风而落,但她做不到,她知道无论多么艰难她也不会选择去死。她不知道的是她的一举一动早已落入了别人的眼球,作为襄王府里的人,张旻(又译张耆)一直记得王爷赵恒酒后的戏言“蜀妇人多才惠,吾欲求之”,而眼前的妇人似乎有那么点意思。她更不知道的是她的丈夫迫于生活的压力打算将她改嫁,当她回到家里听说可以进入襄王府时,她似乎没有感到什么意外也没有什么表情,很多事情不用明说,早已有了很多征兆,但这看起来是件不错的事情,同时她也知道这可能是她为数不多的机会了,既然不用选择那就一定要好好地利用起来。 没有花轿,也没有什么仪式,就悄悄地被带进了王府。赵恒很喜欢她,但她已经过了喜欢的年纪,还是直接生活吧。在这里她将要面对很多人刁难,她知道仅凭出身就要得罪很多人,但她不知道的是身为女人就要得罪很多位高权重的人,更何况是聪慧的女人,她也没料到第一个出来看她不顺眼的不是王爷的女人们,而是王爷非常敬重的乳母秦国夫人,秦国夫人不仅把此事告诉了太宗而且还要求赵恒把她逐出王府。赵恒旋即把锅甩给了带她进王府的张旻,张旻只好找...

化学篇一、被送上断头台的“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 (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

图片
断头台上 人类文明正是源于火的使用,从而人类开始对火有着浓厚的兴趣。正因为利用火,人类制造出了铁和玻璃,当人类发现了金的珍贵后,开始痴迷研究怎样把其他物质转化成金,从而诞生了炼金术。好在炼金术士们发现了很多化学现象,其中燃烧现象孕育了现代化学文明以及诞生了“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打开初中化学课本,出现的第一个化学家就是发现氧气的拉瓦锡。 1743年8月26日,拉瓦锡 (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富贵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巴黎教区的律师,那个时代的律师可以说是贵族也不为过了。5岁的时候,离世的母亲给他留下了一大笔财产,那是相当大的一笔财富,这笔财富给了他专注科学研究的可能,同时也埋下了不幸。法国西班牙战争之后,法国突破哈布斯堡王朝势力的包围成为了欧洲的霸主,巴黎成了思想启蒙的知识中心,法国势力边缘地带不同信仰的名人都来到巴黎传播自己的学识和进行文化交流,拉瓦锡大概也摆脱不了这种潮流效应,从小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兴趣,本可以做个富贵佳公子的他在11岁的时候进入了四国学院和巴黎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化学,植物学,天文学,数学),而气象观察萌发了他对实验观察的想法,同时他非常痴迷于法国化学家麦克尔(Pierre-Joseph Macquer)编的化学词典,他不知道的是麦克尔将来会是他化学理论的反对者,大概是麦克尔的化学理论倾向于物质的构成是由于主体之间存在力的作用,科学家们也是很喜欢争风吃醋的,其实他们俩的理论并没有什么矛盾的,而跟随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Nicolas-Louis de Lacaille)进行勘测和观察的活动让他对化学实验产生了更强的热爱和激情。人生总有那么些生不由己,出生于律师家庭的他大概也扛不住家人期望,18岁的时候便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学习,20岁时获得了法学学士学位,21岁时获得了律师资格,但他没选择去当律师或是进入公检法体系,因为他对科学的痴迷丝毫没有减弱,在法学院期间就开始跟随法国自然学家和矿物学家盖塔(Jean-Étienne Guettard)学习地质学,并从事国家矿产采集和地图绘制的工作,在采集矿产的过程中,他研究了生石膏与熟石膏之间的转变,他很是擅于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设计化学实验来研究现象背后的原因,比如他看到人们在做肉汤的时候,肉有多有少,水也加的随意,他便设计实验...